谨防新骗局:电话唆使客户退保转买理财等
原标题:有电话叫你“退保”?都是骗子
来源:新快报
“您好,我是某理财公司的客户专员,现有一款理财产品,收益比你投保的保险产品高出好几倍,建议您退保后购买,还可获得一笔补偿金。”随着全民理财潮的兴起,不法分子近期在“退保”上做起了文章。分析人士指出,包括近来猖狂的“电销陷阱”在内,“退保”相关骗局抓住了消费者“贪小便宜易上当”特点。“退保大多会有损失,消费者要擦亮眼睛辨别真假,更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退保”骗局 1
唆使客户退保转买理财,称收益更高
据报道,张女士5年前在某险企投保了一款年金分红险,年缴费用2万元,5年来共缴了10万元。年前的某天,张女士收到名为“远地资产”公司的来信,称该年金险的实际收益与承诺不符,不少人已中途退保,并转购另一款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信中还指出“退保没有任何损失。”
张女士了解到,该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11%。“我们公司是国家电网下面的一个三产公司,产品募集资金投向国家电网特高压项目,属于专门融资,每个月会给相应利息。”该公司的业务员对张女士说,若出现任何风险,都由某商业银行进行兜底。
随后,张女士致电险企客服表示要退保,但客服提醒她中途退保不划算,“10万元的本金要损失2万元。”产生怀疑的张女士进一步联系了业务员提到的商业银行,该银行表示,“远地资产”公司不是该行的授信客户,在金融产品上没有与该公司有任何合作。
类似事情还发生在白领李先生身上。“此前我买过一款理财型保险产品,之后就收到号称是理财公司的电话,先说我投保的产品受到投诉导致收益出现问题,现在保险公司委托他们对客户进行补偿,要我先带好身份证和银行卡去退保,然后再去他们公司现场领取补偿金。”李先生表示,该理财公司经常来电,但每次给的地址却不一样,至今已不下10个。“后来我打电话咨询保险公司,发现没有这回事。”
实际上,这类“退保买理财”案例并不单一。近日,上海金融服务办公室(下称“上海金融办”)根据信访投诉渠道发现,上海市涉嫌“退保理财”活动的企业就有34家。
提醒
作案套路三步走
据上海金融办了解,这类投资理财公司是因获客渠道受挤压,便采用诱骗保险客户退保转购理财产品的手法骗取理财资金。
保监会和广东保监局在春节前发布的《防范“退保理财”骗局的风险提示》指出,这类骗局的操作手法分“三步走”。首先,不法分子通过电话联系消费者,宣称自己是相关监管部门或某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员。其次,他们称消费者持有的保险产品“收益低”,同时以“保单收益升级补偿”或“赠送礼品或旅游券”等名义推荐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之后,他们便诱导消费者退保或将保单质押贷款后,来购买“理财产品”。
“实际上,这类业务员之前多是保险公司的电话销售人员,他们去了小贷或理财公司后,就把客户名单偷偷带过去。”某不具名的保险人士对新快报记者表示,这类骗局的话术,主要卖点在于“某款理财产品比之前的保险产品好,现在退保不仅可优先购买,并且退保不会导致任何损失。”据报道,这类公司为获得消费者信任,甚至还租用与保险公司同楼的办公室。
为此,某险企近日专门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该险企发现个别公司及人员虚构事实,唆使该险企客户退保转而购买第三方理财产品或原始股。“我司从未与任何第三方公司合作或委托为客户办理‘退保售后服务’或提供‘产品解决方案’等。请务必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退保”骗局 2
称A公司出事,唆使客户退保转买B公司产品
上述保险人士举例说,“电销陷阱”分两种套路。一是A险企电销人员去了B险企做代理人,就给其曾服务过的A险企客户打电话,称A公司现在出了问题被调查,保监会安排B公司进行后续产品服务,由此唆使客户把A公司产品退保,转买B公司产品。
二是电销人员以“回馈或赠送”为由,唆使客户接受新产品,然后帮客户退掉老产品同时投保新产品。“尤其是上了年龄的客户会不明就里或因贪小便宜上当。等到账户里的钱被扣去才发现,但已经晚了。”上述保险人士直言,电销录音会保存在公司内部,按照以往监管调查情况来看,基本上是100%有问题,“查一百个录音,就一百个都有问题。”
提醒
广东保监局2月发布电销消费警示
广东保监局在“2017年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中指出,销售误导问题是该局2017年受理调查最多的涉嫌违法违规问题,其118件的受理调查件数,在全年148件的总调查案件中占比高达79.73%。同时,广东保监局还指出,销售误导主要有夸大收益、隐瞒合同重要事项、虚假宣传等表现。
针对此,广东保监局于今年2月初发布《谨防电销“陷阱”,明白理性消费》,指出“保险电话销售的误导问题较为突出”,消费者要谨防“夸大收益”(如“比银行存款、市面所有理财产品收益率都高”)、“夸大保障范围”(如“这份保险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无所不保,其他保险可以不买了”)、“虚假宣传”(如“这款产品特地为你内部申请,市面上买不到,通知到的客户全都买了”)等陷阱。
“消费者莫轻易‘退保转购理财产品’,也勿轻信‘天上掉馅饼’的高收益。”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相关人士对新快报记者指出,任何理财产品都具有一定风险,消费者不要盲目听从口头介绍或承诺,在合同文件上签名也要“三思后行”,“只有具备法律效力的合同或证据,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TIPS
退保损失有多大?
所谓退保,是指在保险合同存续期间,投保人和保险公司解除保单合同关系。退保的损失程度如何?则与产品性质和退保时间有关。
如果是消费型产品,如短期意外险等产品,退保不能得到任何退保金。即是说,这类产品的退保,亏损是100%。
如果是具有储蓄性质的人身险产品,如长期重疾或两全产品,其退保损失程度则与退保时间有关。比如,若在犹豫期内(如投保人收到保单后的15天内)退保,险企扣除工本费后,会退回投保人所缴的全部保费,这类损失基本很小。
实际上,退保后所拿回的退保金也叫保单现金价值,其具体额度计算为:已缴保费-险企管理费-佣金-风险保费+剩余保费所生利息。因此,若在合同存续期内正常退保,则投保时间越短,退保的损失就越大。
以某重疾险产品为例,30岁男性消费者投保50万元保额,分20年缴,年缴保费5870元。其首年现金价值只有585元,随后便缓慢上升。但现金价值要达到累计保费11.74万元水平,要在第27年(11.99万元),而达到最高水平,则在第46年(14.88万元)。
可以看到,即使不考虑险企管理费和代理人佣金,该消费者在前27年退保,都会发生亏损。并且越早退保,亏损幅度越大。“唆使客户退保的,基本都是耍流氓。”上述保险人士指出,年金险、重疾或寿险等产品属于长期保障型产品,“只要退保都会有损失,尤其是前几年退保,几乎没拿到几个钱。所以,不顾你损失让你退保的人,他们的目的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该保险人士还指出,退保除了货币损失外,还存在风险空档期。从退保后到投保新产品之间的空档期,若发生风险,并没有保险产品可进行经济补偿。
相关文章
- 详细阅读
- 详细阅读
-
河池学校足球场人造草足球让梦想起航!2024希望工程·大湾区足球嘉年华圆满收官详细阅读
5月22日-5月26日,2024希望工程·大湾区足球嘉年华公益活动在广东省中山市举办。来自全国14个省和自治区的20所乡村学校的240余名小球员齐...
2024-12-26 5
-
风险管理避免退市风险:股票如何避免退市风险详细阅读
风险管理是投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股票投资中。为了避免退市风险,投资者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关键的专业技能。 了解公司基本面...
2024-12-26 6
- 详细阅读
-
中国体育器材新闻践行“在中国,为中国”,阿迪达斯“运动改变生活”公益足球场落地贵州石阡详细阅读
近日,阿迪达斯“运动改变生活”公益足球场在贵州石阡县龙井仡佬族侗族乡晏明小学举行落成揭幕仪式。 揭幕仪式当天,阿迪达斯员工足球队代表...
2024-12-23 13
- 详细阅读
-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