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文章正文

盘点欧洲诸国的南北差异(干货长文!)

问答 2024年12月13日 20:58 15 安与

盘点欧洲诸国的南北差异(干货长文!)

欧洲的南北差异,欧洲诸国的南北差异,一共8组,纯干货分享! 北欧VS南欧 ▲北欧和南欧 以比利牛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多瑙河为界,欧洲北部包括天堂般的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冰岛、爱尔兰等北欧地区和最能代表西方世界的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可以统称为北欧。界限以南的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则是南欧。地中海气候和北大西洋气候都让冬天没那么冷,夏天没那么热。处于中间的瑞士,北方靠近德国的区域是德语区,南方靠近意大利的区域是意大利语区,西边靠近法国的区域是法语区,各有不同的语言和信仰,是多元欧洲的缩影。 北欧和南欧的差别有很多。阴冷的北欧如狄更斯笔下的伦敦或蒙克笔下的奥斯陆,歌德和福楼拜都选择到阳光明媚的南欧度假,经常一次旅行就是好几个月,这就影响到不同的艺术风格,提香和波提切利的华丽宫廷,跟克拉纳赫和勃鲁盖尔的风俗场景,技巧互为彼此,但展现的情调迥异。北欧大体拘谨,不苟言笑,南欧大体活泼,玩世不恭,这与历史上新教和天主教创造的社会氛围有关。 同样是福利国家,当代北欧有发达的实体经济和西马传统的社会民主党长期执政作为支撑,南欧则是无尽的地方自治运动和政党轮流更替,还有强大的社会团体如黑手党近似一方诸侯。南欧的旅游业风头盖过制造业,私营经济的规模远逊于北欧,这也呼应了韦伯对两种资本主义的区分,粗犷的国家资本主义以种植园和王室权贵为特色,而北欧则发展出全新的理性禁欲资本主义体系,背后的原理是宗教信仰的差异。 ▲欧洲种族差异 三股历史传统塑造了北欧和南欧气质上的差异。 一个是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边界以莱茵河、多瑙河为北界,向西延伸到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分界线,向东延伸到红海和两河流域上游,那些越受罗马影响深刻的地方,留下的文化遗产也越多。西班牙和意大利国土面积都只有中国的一个中等省大小,然而它们的文化遗产数量都与中国持平,可见密度之高。罗马帝国的法律、天主教在这些地方对政权、社会结构而言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 一个是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7世纪崛起,迅速扩张,接管了原先西罗马的北非地区,又占据了东罗马帝国的西亚部分,势力最盛的时候已经越过比利牛斯山脉,在法国遭遇阻击。《罗兰之歌》讲的就是落后的欧洲人如何在基督教信仰的感召下捍卫本土,与萨拉森人/阿拉伯人作战。公元732年普瓦提埃战役,法兰克的查理·马特将阿拉伯人阻挡回比利牛斯山脉以南,查理大帝是这位统帅的孙子。因此,同样是西罗马继承者的西班牙和法兰西有很不一样的气质,原先都是高卢人聚居和罗马人统治的地方,现在分出来不同的谱系。但是,地中海沿岸的巴塞罗那和马赛依然是同一类型的城市。 ▲普瓦提埃之战油画 一个是基督教。当基督教传遍罗马帝国的时候,最正统的地方在小亚细亚和北非,这些地方也是神学的重镇,而在欧洲,一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是阿里乌派,唯独接受基督教最晚的法兰克人接受的是大公教会的信仰。法兰克人是日耳曼蛮族的一支,他们重新塑造了欧洲的版图,保存了罗马的文化。法兰克、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涌现的一批杰出宣教士把从前不毛之地的斯堪的纳维亚变成了繁荣的应许之地,野蛮的北欧海盗也在入侵南部并与原先的日耳曼、罗马传统融合以后,为中世纪带来复兴的曙光。最大的变化发生在16世纪,马丁·路德、马丁·布瑟尔、乌尔利希·茨温利、约翰·加尔文等人开启的宗教改革,最终将北欧和南欧分成极不一样的两个世界。宗教改革也成了以下要介绍的这些地方差异的主要源头。 ▲欧洲宗教地图 北德VS南德 ▲20世纪初的德意志帝国示意图 最先开始宗教改革的是德国易北河畔的维滕堡,后来路德开启的事业扩展到全德意志和德意志以北的丹麦、挪威、瑞典等地。不过,德国南部不在此列,也就是历史上的巴伐利亚和波西米亚地区,它们都位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南部。 正式的德国得从1871年威廉二世登基为帝开始算起。此前的德国,是由一系列邦国组成的松散联盟,其中普鲁士逐渐在北方占主导,南方则是巴伐利亚王国和奥地利王国,统称为神圣罗马帝国,是继承西罗马帝国正统的王国之上的政权。这个南北差异即使在德国统一以后仍然存在。北方多平原,汉堡和柏林都是新教重镇;南方是高原和山区,信仰天主教,语言有差异。 曾经经济领先的是北部,科隆、汉堡、不来梅都是重要航运中心,遍布波罗的海沿岸的汉萨同盟是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地方,还有靠近荷兰和法国的鲁尔区工业重地,也在北方。然而德国统一以后,拥有工业粮食煤和铁的西南部修建铁路网更密集,与北方的差距越来越小。再到二战以后,南方凭借科技革命迅速转型,德国最重要的汽车、机械、化工大公司几乎都在南方,比如慕尼黑的宝马、西门子和克诺尔,斯图加特的奔驰和保时捷,路德维希港的巴斯夫,金融中心法兰克福,都属于南方。汉堡和柏林虽然很大,但是北方经济实力总体上比不上南方。这要怪东德。 ▲德国人均寿命对比,普朗克研究所 荷兰VS比利时 ▲1648年的尼德兰独立运动 上面说到神圣罗马帝国,当然不能不提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家族权势最盛的时候是16—17世纪,统治范围包括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王国、葡萄牙王国及其海外殖民地,还有奥地利、匈牙利、波西米亚等大量领地,并且通过王室联姻,在欧洲成为无可争议的霸主。它还有一片极为富庶的区域,就是尼德兰。17世纪的尼德兰包括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尼德兰是接受了新教改革的地区,1568年开始反抗西班牙的统治,史称八十年战争。西班牙一方则称之为低地国叛乱。低地国得名于莱茵河从这里入海,形成一片低洼的低地平原,大体位于法国(法兰西王国)和德国(神圣罗马帝国)之间。这场战争直到1648年才结束,一开始只是尼德兰与西班牙之间的战争,后来成为新教国家与天主教国家之间的一场世界大战,瑞典、法国、英国都被卷入,最后通过《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欧洲的版图,其中一条就是尼德兰独立。 独立的范围不包括比利时,比利时依然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独立的范围叫尼德兰七省联合共和国,又称荷兰共和国,因为荷兰是联合七省中最大的一个,从1648年到17世纪末,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商业、贸易、海军都首屈一指,即便到了18世纪后期,它也仍然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人均收入排欧洲第一,还产生了伦勃朗、鲁本斯、维米尔这些世界级画家。 ▲1556年的哈布斯堡王朝 1830年,比利时和荷兰经历了短暂合并后又从荷兰独立。之前的荷兰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经历了法国的占领和拿破仑的吞并,1830年法国发生七月革命,比利时受到法国人的鼓舞和唆使,成为一个受法国保护的君主国,后来成为欧洲中立国。现在欧盟的总部和北约的总部都在布鲁塞尔。 那么,比利时和荷兰的区别在哪里?最大的区别是宗教信仰。17世纪西班牙就意识到尼德兰北方和南方的信仰差异,所以分而治之,荷兰和比利时在尼德兰内部分分合合,最终还是分手。新教的荷兰奉行自由贸易,天主教的比利时奉行贸易保护主义;荷兰商业发达,阿姆斯特丹是世界金融中心,比利时在欧洲大陆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钢铁制造业曾经吸引了日本明治维新志士前往受教。 比利时也有自己的南北问题。比利时和荷兰其实说着同样的语言,不过在荷兰叫荷兰语,在比利时却叫弗兰芒语,有细微差别。比利时绝大多数人都说弗兰芒语,但还有许多南方人说法语,因此弗兰芒语的比利时人和法语的比利时人又是一个南北差异。 ▲比利时南北语言差异 北法VS南法 ▲二战时期的法国 准确地说,法国北方和法国南方的差异其实是巴黎和外省的差异。托克维尔如此评论巴黎这一现象:“恰如人的脑袋过大,一旦中风,整个躯体便将瘫痪。” 巴黎是法国政治和经济中心,是欧洲文化中心,是世界艺术中心,是法国的大脑袋。巴黎占了法国人口五分之一,经济总量的五分之二,的确是举足轻重的小王国。法兰西王国的专制统治以巴黎为中心向外展开,让在巴黎的马克思反感的野蛮资本主义也以巴黎为中心向外展开,这里风气保守,然而也是巴尔扎克笔下的暴发户和投机分子的聚集地。法国的国歌《马赛曲》却来自南方城市马赛,这里的人饱含热情,更关注自由。 温暖的南方是地中海气候,比如举办电影节的戛纳、长满薰衣草的普罗旺斯、阳光沙滩的马赛,都是南方。凉爽的北方是北大西洋气候,全世界最靠北的葡萄酒产地在北方的香槟。游客一般集中在南方。性格上的差异大致上和北欧、南欧的差别一致,而南方的城市更多是罗马时代的遗留,北方城市更多日耳曼人和罗曼人的传统。 据资料,北方和南方的法语口音差异挺大,这方面我一无所知,不过多讨论。法国和中国四川省差不多大,语言方面肯定是会有差异的。 ▲南法的薰衣草 北意VS南意 ▲意大利地形 意大利北方富裕,南方贫穷,首都罗马在分界线上。北方有许多赫赫有名的城市,都灵、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米兰。南方有那不勒斯。 在古罗马时代,其实南方比北方更富裕,因为南方气候条件更好。罗马人主要在南方生活,北方的波河平原土壤也很好,但是因为居住着高卢人,还曾有汉尼拔的部队翻山越岭驻扎在此,所以都灵这样的城市更多扮演军事要塞的角色,类似德国的科隆和特里尔,有了城市的模型,当时没有大规模发展,却后劲十足。所以意大利北方主要是日耳曼族人群,金发;南方则多为拉丁族人群,黑头发。 4世纪罗马衰落和5世纪西罗马灭亡以后,日耳曼族的哥特人和伦巴第人迁徙到意大利北部,波河平原得到开发。威尼斯建城的传说很能说明问题。威尼斯人的祖先面临匈奴人的追杀,到了威尼斯这片沼泽地,他们领受了圣马可的异象,让他们继续往前避难,就是后来他们建成的水上之城威尼斯,威尼斯也将圣马可当作城市的主保圣人。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这样的城市都是在中世纪地中海贸易的基础上繁荣起来的城市,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在北方,文艺复兴也发生在北方,佛罗伦萨一度成为欧洲的经济中心。到了近代,完成意大利统一事业的也是北方的撒丁王国。南方的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先后是西班牙和法国的势力范围,与其说是政府治理,不如说是靠社会力量自治,比如黑手党,它扮演的角色绝对不只是一个黑帮,更是乡绅和官僚的混合体。 现在的意大利,经济最发达的地方还是在北方。法拉利、玛莎拉蒂、阿玛尼、芬迪都是北方的品牌,北方人均GDP比法国和英国还高,但是算上南方就比不上了。米兰和尤文图斯都是北方球队,南方则是那不勒斯,球迷互相谩骂也是传统。北方人认为治安差的南方严重拖了整个国家后腿,高额国家福利养出一群懒汉,再加上南方吸收了大量非洲移民和中东难民,媒体形象就更差了。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女主人公的家乡和她上大学的地方完全是两个世界,这套书里面,没有一个男性角色不是渣男,大概能说明作者对南方人的态度。 另外据资料,意大利北方人和南方人做饭用油、喝的酒、喝咖啡的方式都不一样,没有求证过,立此存照。 ▲意大利南北饮食 北瑞士VS南瑞士VS西瑞士 ▲瑞士地形图 瑞士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为邻,整个国家几乎都是山地和高原,几座重要的城市伯尔尼、苏黎世、日内瓦都位于河谷平原地带。瑞士的南方是终年冰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脉,欧洲两条重要的河流,向西又向北的莱茵河与向东的多瑙河都从这座屋脊发源。 自从拿破仑以后,瑞士就没有发生过战争,两次世界大战都保持中立,连希特勒也震慑于瑞士的强大陆军,不敢对它下手。再往前推,罗马统治下的瑞士,曾经享受过几百年的和平生活,虽然处在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的边界附近,但是罗马凭借强大的武力和良好的外交手腕维持了与日耳曼的和平。后来,这片地方的遭遇和欧洲其他地方类似,日耳曼人接收了罗马的遗产,然后是法兰克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接着是哈布斯堡家族。 ▲瑞士语言分布 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松散的联邦,瑞士的一大批城邦只是名义上属于这个联盟,它们实际上建立了自己的联盟,真正把瑞士这样一个没有共同语言、共同政府、共同聚居地的零星联邦变成一个国家的,是宗教改革和宗教改革的后续——三十年战争(1618—1648)。 德国的宗教改革首先影响到瑞士北部的城邦苏黎世、巴塞尔和伯尔尼,接着法国的宗教改革者在日内瓦进行改革,而南方许多城邦依然坚持天主教。苏黎世的改教家茨温利就丧生于瑞士的新教城邦与天主教城邦的战争中。1648年,荷兰从西班牙正式获得独立的同一年,瑞士也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这一年对欧洲历史和欧洲版图来说是最重要的一年,欧洲的宗教格局和政治格局基本就是这一年定型的,而国与国之间处理外交关系的准则,也是在这一年签订的条约中得到确立并成为现在全世界通行的国际准则的。 所以瑞士成了一个很奇特的没有官方瑞士语、没有血统上单纯瑞士族、没有统一宗教信仰的民族国家。他们自己是这样解释的:“瑞士之所以成为瑞士,是因为有些德意志人不愿做德国人;有些法兰西人不愿做法国人;有些意大利人不愿做意大利人。于是这些人一起成了瑞士人。”一个松散而强大的发达国家。 ▲1648年的欧洲 北爱尔兰VS爱尔兰 整个欧洲最典型的北方与南方差异当然是北爱尔兰和爱尔兰,以及苏格兰和英格兰,它们显示出两种类型的南北差异,前者完全是政治的,后者一开始基于自然环境后来也是政治的。先说北爱尔兰和爱尔兰的千年冤仇。 爱尔兰本来是一个完整的岛屿,原住民是凯尔特人。原本英伦三岛上也遍布凯尔特人,但罗马人入侵英伦,后来日耳曼人入侵,再后来诺曼人入侵,英伦成了一个文化地层丰富的烤肉串结构,正是《冰与火之歌》设定的维斯特洛大陆的场景。罗马人知道爱尔兰岛,但太过遥远没有太大价值,所以没有入侵。 西罗马即将覆灭前,爱尔兰迎来一位“国父”般的英雄人物,那就是出生于威尔士却把一生献给爱尔兰的圣帕特里克。他曾经被强盗绑架,卖到爱尔兰,后来逃出,并成为基督徒。他想起爱尔兰岛上没有福音,于是回到爱尔兰宣教,和爱尔兰本土的德鲁伊教祭司和暴躁的群众有过精彩的争辩,多次险些被砸死。他的足迹遍布爱尔兰全岛,整个爱尔兰民族因为他而基督化,并且成为中世纪早期全欧洲文化最昌盛、为欧洲贡献最多宣教士的地方。蛮夷之地成了复兴之地,这是爱尔兰在西罗马覆灭的时候经历的神奇转折。 然后,英国人来了。盎格鲁—撒克逊人占据了英格兰,把凯尔特人赶到了苏格兰的狭小地方,又开始觊觎爱尔兰。情况在英国进行宗教改革后变得更糟糕。英国成了一个新教国家,爱尔兰却是天主教国家,除了民族情绪和宗教信仰的敌对,外交上也很复杂。天主教国家西班牙和法国,与英国对抗时,经常以爱尔兰作为自己的盟友和跳板进攻英国,拿破仑基于国家利益也这样尝试过,所以这就更加坚定了英国牢牢掌控爱尔兰的决心。 那么,北爱尔兰是怎么来的呢?英国出了一个超级大昏招,就是把大批苏格兰长老会新教徒强行移民到爱尔兰,因此生造出一个新教徒为主体并说苏格兰语的英国领地。一战结束后,爱尔兰独立运动取得成功,爱尔兰可以独立建国了,但是北方以新教徒为主体的地方不肯脱离英国,于是出现了爱尔兰独立然而北爱尔兰又从爱尔兰独立并留在英国的怪异现象,同时北爱尔兰和爱尔兰之间又没有明确的边界线,人员往来自由。这一格局一直持续到当代,曾引发爱尔兰和北爱尔兰的剧烈动荡,武装冲突和恐怖活动持续了很久。好在九十年代风波平息,爱尔兰和北爱尔兰都成了欧洲治安良好、经济发达的地区。 ▲爱尔兰 苏格兰VS英格兰 ▲英语语言地图 这是一对著名的冤家,冤仇持续了两千年以上还看不到结局。 苏格兰的原住民也是凯尔特人,不过在凯尔特人之前还有更古老的原住民。塑造苏格兰文化的第一股势力是凯尔特人。罗马人入侵英伦,占领了南边的英格兰大片地方,但是苏格兰凯尔特人用游击战成功阻击罗马人,罗马人得不偿失,于是修建了一条著名的长城——哈德良长城。哈德良长城大致是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分界线,罗马皇帝安东尼曾经越过这道长城继续往北推进,那是罗马帝国势力能推到的最北边。安东尼皇帝没有死在罗马,而是死在冰冷的北境。 罗马势力退出英伦以后,苏格兰还迎来一些爱尔兰移民和维京入侵者,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后来合并成苏格兰王国。《勇敢的心》故事就发生在中世纪后期的苏格兰,那时候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到了17世纪,苏格兰王国和英格兰王国在斯图亚特王朝因为继承人问题成了一个国王统治下的两个王国。这段历史非常复杂,简略情况是这样:亨利八世的都铎王朝传到伊丽莎白女王,女王一辈子单身,都铎王朝绝嗣,于是邀请北方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斯六世成为英格兰国王,他就是著名的詹姆斯一世,钦定本圣经的召集人。 ▲哈德良长城 詹姆斯兼任英格兰和苏格兰国王,两个王国的矛盾从来就没有化解过。1640年,詹姆斯的儿子查理想镇压苏格兰人的反抗,没钱,于是召集英格兰议会收税。议会不是橡皮图章,表示国王想要征税,就必须服从议会的权柄。攻打苏格兰没指望了,反而发生了英格兰内战,查理被清教徒的军队打败,并被送上断头台。克伦威尔时代英格兰也与苏格兰、爱尔兰有过战争。1707年,英国的安妮女王在位时,两个王国正式合并成一个统一的不列颠王国。 苏格兰和英格兰在宗教改革之后其实都是新教国家,但是英国以圣公会为国教,清教徒是从国教脱离出来的加尔文主义者,他们建立的新宗派比如浸信会、公理会、循道会不仅在英国扎下根来,还在北美开枝散叶。而苏格兰一直是以长老会为国教的新教国家,苏格兰的长老会和英格兰的圣公会有很大的矛盾,两个国家的民族、语言相异,政治传统相异,经济差异更大(英国脱欧的时候,苏格兰是坚决反对的,因为对欧盟的经济依赖程度不一样)。 18世纪启蒙运动时代,苏格兰为英国贡献了许多世界级的思想家,比如大卫·休谟和亚当·斯密,还有文学家沃尔特·司各特,以及托马斯·里德和亚当·弗格森的常识哲学和苏格兰的四所世界级大学,都让苏格兰这块贫瘠的土地显得出类拔萃。 ▲Brexit

通江百科网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备案号:沪ICP备2023034348号-23